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关于儿童助听器的五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关于儿童助听器的五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2020-04-16
  据调查数据显示,少儿患者和老年患者是使用助听器最多的群体,不同于老年患者,少儿患者正确使用助听器是听力能力康复的关键。但是由于患者年幼,无法正确传递需求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患者进行助听器的验配和使用。但是关于儿童助听器的有五大不可忽视的误区,今天就让长春儿童耳聋助听器小编来为您介绍一下。
  1、最贵的助听器才是适合小儿的最佳助听器
  这种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家长在选择助听器时采用的标准,一种比较普遍的误区。其实,产品价格高低主要反映在产品本身的技术和产品市场定位,价格和效果没有直接关系,简言之,并非越贵的助听器,效果就越好。这条规律在其他行业如此,在听力康复领域更是如此。
  2、带上助听器后,我的宝宝还是不能叫“爸爸妈妈”
  许多家长在自己小儿刚刚带上助听器后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让小儿叫爸爸妈妈,如果患儿不能做到,甚至完全听不懂时,家长往往非常失望,之后便认为助听器效果不好。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可以理解,也折射出我们对助听器持有过高的期望。助听器不是药品,也不是手术,一针下去无法立竿见影,听力康复是一个漫长有序的过程,任何侥幸心理势必影响对小儿按部就班的系统康复培训。
  3、宝宝ABR已经110分贝了,还听不到声音了,不用配助听器了
  这种误区不是来自家长或患者,而是来自医生,由于缺乏对儿童听力康复基本知识造成的。这个误区有两个问题,一是ABR测试结果的解释,二是重度听力损失儿童是否需要使用助听器。ABR测试的是患者脑干部位对声刺激的反应阈值,通过这些反应阈值再来预测小儿的听力阈值。因此,将小儿对某一刺激声强度反应与否视为患者听力阈值,稍嫌牵强,应该避免。
  4、目前国内儿童助听器验配基本沿袭成人的方法是第四个需要指出的误区
  大部分助听器验配中心缺乏儿童助听器验配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硬件指的是测试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设备、调试儿童助听器的配件等,软件指的是为儿童验配助听器所需的配方软件(DSL 5.0或NAL-NL2)、评估儿童助听器使用效果的技术条件等。如果没有具备这些重要条件,严格讲是无法有效地开展儿童助听器验配工作,效果也受到影响。
  5、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儿,不需使用助听器,因为好耳照样能听到
  在解释为什么这是误区前,让我们先看看单侧听力损失到底是个别小儿的问题,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流行病数据显示,新生儿的单侧听力损失发生率为0.083%,不到千分之一,新生儿重病监护区的发生率要高得多,约为0.32%,显然,单侧听力损失发生率并不低,已经接近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而后者已经成为儿童听力健康的保健措施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单侧听力损失的存在。
  以上就是长春儿童耳聋助听器小编为您总结的儿童助听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五种误区,希望家长在阅读完本篇文章后重视起来,综上所述,儿童助听器的使用成功与否和患者听力的康复治疗息息相关,一定要多多参考听力专家和医生的意见,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康复助听器。

0.134282s